查看更多空气质量指数 惠农区空气pm2.5实用查询——惠农区空气质量指数
过去五年成就令人欢欣鼓舞 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
主要成就 全市生产总值从2008年的702.3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363.5亿元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191.4亿元增加到460.5亿元。固定资产投资从276.5亿元增加到941.7亿元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66.2亿元增加到577.8亿元。财政收入实现“183”目标,财政总收入从39.3亿元增加到103.9亿元,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26.1亿元增加到80.7亿元,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11.1亿元增加到32.1亿元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11342元和4355元增加到19492元和8355元。2013年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、固定资产投资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、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、第三产业增加值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居全省第一位。 经济保持 快速健康发展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,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,注重发挥工业、文化旅游业、扩大投资、金融支持、县域发展对全市经济的拉动作用,准确把握不同时段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和问题,先后出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系列措施,开展了重点项目建设年等活动,全市经济发展速度连续五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,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位居全省前列。 工业经济实力 显著增强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11家,比2008年增加446家,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企业达到24家。中阀科技、新大新材成功上市。积极培育主导产业,形成汽车(电动车)及零部件、装备、化工、新材料、食品、纺织服装、光伏、木业、生物医药、电子信息十大产业集群。重点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,五年来投资额以每年百亿元的速度递增,奇瑞汽车、瑞创农机、晋开集团、龙宇化工、横店东磁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,奇瑞集团、晋开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分别突破40亿元和60亿元。按照“三规合一”、“四集一转”要求,规划建设8个产业集聚区,汴西、尉氏县、通许县产业集聚区分别被评为全省“十强”、“十优”、“十快”产业集聚区。 开封新区建设及 郑汴一体化发展 取得新进展 开封新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。金明区平稳并入开封新区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,完成投资118亿元,建成道路38条175公里,郑开大桥竣工通车,开封西湖基本完成开挖工程,一批中高档商住项目建成入住。开封新区入驻工业企业290家,汽车及零部件等主导产业初具规模。港尉新区纳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。郑汴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,交通、金融、电信同城顺利实现。 城市品位明显提升 开封被正式认定为“八朝古都”。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被确定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。中国菊花文化节上升为国家级节会。连续五年成功举办“两节一论坛一赛事”,高标准举办第十届中国菊花展览会、第22届中国厨师节等重大文化旅游活动,荣获 “中国菊花名城”和全国首座“中国收藏文化名城”称号。 鼓楼街区荣膺 “中国著名商业街”称号,“一河两街三秀”成为开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亮点。成功创建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。 全市旅游接待量、旅游综合收入分别从2529.4万人次和83.4亿元增加到4990.2万人次和207.8亿元。 新型城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坚持高标准规划建设城市,五年编制完成各类专项规划、控制性详细规划370项,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94.5平方公里扩展到124平方公里,两年征收改造房屋面积709万平方米。 依法整治规范市区三轮车,三轮车乱象得到根治。犬类治理成效明显。深入推进“三城联创”工作,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。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扎实推进,开工建设112个,38个达到入住条件。扎实开展“双改”工作,43万农民转为城镇居民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,新改建农村公路2104公里,改造农村危房40377户,解决144.1万农村居民、在校师生安全饮水问题。 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 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,粮食直补、农资综合直补、家电、汽车(摩托车)下乡等惠农支出累计达到42.5亿元。实施高标准粮田“百千万”建设工程,粮食总产272.5万吨,实现“十连增”。 完成三义寨等建设工程,新增改善灌溉除涝面积195万亩。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,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达到6个,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0个。 发展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 企业改革成效显著,67家国有、集体企业改组、改制。鼓励、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,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2%。 深入开展大招商活动,在开封投资的世界及国内500强企业达到43家。五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.4亿美元,引进省外资金1301亿元,进出口完成16.5亿美元,分别是上一个五年的6.3倍、3.5倍和2.7倍。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,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136项,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重点实验室和企业研发中心达到32家,建成博士后、院士工作站6个,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家。柔性引进两院院士、国家“千人计划”、著名高校等高层次人才40人。 扎实推进节能减排,实施建筑节能、公共机构节能等八大节能工程,完成节能减排目标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运营。实时发布PM2.5监测数据。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,全市出境河流断面水质考核指标达到省下达目标,饮用水源地水质平均达标率保持100%。 幸福开封建设取得新成效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,连续五年办好为民实事,全市财政五年累计完成民生支出496亿元,占财政支出的68.2%。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,五年新增城镇就业38.1万人,农村劳动力新转移就业35万人以上。 加大创业扶持力度,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3.6万人,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8.1亿元。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连年提高,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五年提高2.5倍。市社会福利园区基本建成。 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形成,五年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.06万套,基本建成3.2万套。大力推进文化惠民事业,一批标志性文化项目建成投用。市人民体育场(馆)改造完成。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,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升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,更新城市公交车568辆,调整新增公交线路28条。 |
上一篇:[股市360]1日晚间可能影响股价的重要财经资讯速递 | 下一篇:关于建设美丽东阳创造美好生活的实施意见 |